当前位置:首页 >> 招生信息
公办民办学校困境与未来
日期:2021-03-31  时间:11:14:47 作者:101bgs ; 浏览量:423

深度|公办初中平行班的困境与未来

    名校的升学数据,牛娃的成长经历,总是如此吸引眼球,总是被广泛转载,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名校过度热炒,以致于我们会忽略,公办学校才是支撑义务教育的主力,大部分学生将在公办学校度过初中三年,进而完成可能是人生第一个分水岭的选择。

    公办学校里,大部分学生又都处于平行班之列,但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,可能是没有利益点,也可能是没有流量价值,似乎很少人去关注他们的状况,他们的问题,他们的发展。

这篇文章,我想我谈谈公办学校的平行班。

01:公办初中平行班可能意味着高中率不足三成

02:老师困境,学生困境,家长困境

03:站在整体看:公办初中平行班的发展

04:孩子要突围而出需要怎样做

01 首先想让大家清楚一个问题,那就是广州的高中升学率有多少?

    这个问题,比较多比较多文章的表述是60%左右。下图来源某自媒体,比较详细列出了2015年-2019年间广州普高录取率。

郑州优胜实验中学

    注意,这里的“实际录取率”应该是用“普高实际录取人数”除以“志愿填报人数”。另外还有一些说法,使用的分母是“中考报名人数”。由于后者较大,所以算出来的百分比会再少一点,大约是58%~59%。

    但我一直以为,要算高中率,应该用“应届初三毕业生人数”更为合理。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?以2020年为例,广州中考应届生毕业生115597人,普通高中招生5.5万人,一算录取率,47.58%!

    这不参加中考的两万五千人,从放弃报名的那一刻起,就被人遗忘了,学校成绩单没有他们,学校喜报没有他们,任何数据算平均分没有他们,升学率的统计里面没有他们,他们压根不会被考虑到所有数据里面,连做分母的资格都没有!

    消失的两万五千人去了哪里?经过三年的学习,他们提前放弃了中考!当中的大部分“被自愿”选择中职,小部分回了老家,还有一小撮选择了出国。

    “被自愿”选择中职的学生,大部分就出自公办初中平行班!

    由于种种原因,初中被分成了三六九等。

    以广州为例,粗略地讲,可以按照“一线民校-二线民校-一线公校-普通公校-普通民校”分类。用高中升学率作为指标,依次大约是95%-85%-60%-40%-20%。

    坊间还有很多精细的分类,这里无意为学校排定座次,只想讨论公办学校的平行班,所以不着墨过多。并且我用了非常中性的词语——“普通”,而你们看到的更多相关表述,会把他们叫做“菜校”,“村校”、“垃圾学校”,甚至有很多大家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学校。

    公办学校为了把好学生集中培养,以各种名目划分重点班是惯常做法,这又让一线公校的60%和普通公校的40%能够读高中的学生里的相当一部分集中到了某一两个班级里面。

    一二线民办拿走了尖子和中上水平学生,公办重点班拿走了流入公办初中的相对优秀学生。

    剩下的,就构成了本文的主角,公办初中平行班,以及普通民办学校,后者是更凄凉的存在,也可以放到本文一起讨论。

    寒碜到什么程度?举个例子,广州市荔湾区西村某中学,去年我的一个学生所在的班级,全班40多人,最后只有14人报名中考,并只有3个人录取了老三区高中。

    这么说吧,本节的标题,是有艺术手法的表述。就像有人问你月薪,你说不足三万一个道理。

02 成绩不佳,老师无疑首先会成为被质疑的对象。但老师有没有责任?相信理性的表述应该是: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    正如我在第一部分的叙述,公办学校的平行班,从初一第一天组班开始,就注定了前路艰难。老师不但没法选择学生,甚至没法选择教学进度!说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不为过。

    很多人能够想象,老师面对整体素质一般的学生,很为难。但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,更让老师为难的,是怎么把临界点的学生拉上去,怎么帮助班级前列的学生更进一步。

    老师要顾全大局,上课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水平,不能讲太难;

    老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状态,鞭策那些还有希望的学生,又不能明显地“歧视”挽救希望不大的学生;

    除了学生,负责任的老师还要和处理家长问题——大概只有老师才能体会到,本应和老师作为同一条船上的队友的家长,有时候却成了教育孩子路上的绊脚石。

    一个“差班”老师要做出成绩,需要的功夫远不止于学科教学。

    至于学生,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到出淤泥而不染,独善其身。

   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,和他们谈诗和远方,是很难理解的,因为太遥远,如何比得过眼下的舒服。更何况,周围的同学都这样,凭什么别人在玩,我要学习,遥不可及的好高中,好大学,好工作,比得过眼下的帅哥男朋友?比得过最强王者的殊荣?

    那些基础相对比较好的,不费吹灰之力就在班里名列前茅,作文跑个题,填错个答题卡,甚至少考一两科,总成绩也能排进班级前十,单科考个40分又如何,班级平均分才39分……

    如果你的孩子有超越同龄人的成熟,也有超人的意志力能够克服上面这些问题,那么充其量他也就只能做到中上,离顶尖还有着难以抹平的差距。

    受困于整体水平,公办学校平行班和一二线民办与公办重点班的学生相比,在学习侧重点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尽管所学的知识内容基本一致,但深度、广度和强度差异巨大。

    同样的课时下,前者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基础知识反复讲、反复做,而后者却有非常多的时间用于中等题,难题和拓展。如此日复一日,二者将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,这是课外辅导也难以解决的问题。

    最后是家长,我们只讨论那些一直都会关注孩子学习,有期盼,有要求的家长,一早放弃的不在讨论之列。

    家长的最大困境是和孩子难以沟通。

    看着孩子一步步迈向深渊,他们不能什么也不做,但对叛逆期的孩子,做得太用力,往往适得其反。所以你会看到,家长和孩子存在芥蒂或者沟通障碍的情况,多发于公办学校平行班和普通民办学校群体,而后者多数是因为家长一直不管,前者是不知道怎么管。

    除此之外,受限于上级规定,在公办学校就读,很难对孩子在全市同龄人里的真实情况准确定位,这造中考的成决策困难。这方面,民办初中相对大胆很多。

    老师,学生,家长,各有各的困境。

    目前的处境下,要从公办初中平行班考上顶级高中,非常非常难。

03 讲了问题,原本应该接着讲建议。之所以决定先讲发展,那是因为公办学校毫无疑问将越来越好,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,将逐渐改观。

    这样的定调,有看过我一些关于教育讨论的文章的老粉丝应该不意外。

    所有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,民办初中及其相关利益群体“违规吸血”严重,打着因材施教的名义,吸走了原本原本属于公办学校的好苗子。

    优秀学生被集中到一起培养,可能会让这个群体整体会变得更优秀,更容易产生尖子。

    但是,那些被放弃的学生呢?

    他们可能只是没有提前学奥数;可能只是家长忙于工作不知道密考的途径——毕竟像谍战一般的小升初地道战,有时候连我都可能看不懂,别说家长;也可能是家长根本付不起一年可能高达六位数的民校费用;还可能是孩子某次分班测里面粗心算错了一个数。

    凭什么,这些孩子就要和所谓的“优秀学生”区别对待?

    所谓的公办教育,平均教育埋没天才,更是无稽之谈。天才是参加了密考所以成了天才的?真正的天才走的压根不是中考高考。

    至于说公办学校老师差的,老铁,你是不是对北上广深公办编制老师的学历和能力有什么误解?

    反之,公办教育水平提高,能让公办学校平行班整体氛围更好,能挽救更多的学生,而这才是义务教育之道。

    而现在,在民办100%摇号,中考名额分配即将取消最低分数线限制等招数下,公办学校的触底反弹是必然的,只是弹的力度和弹的时间成疑。

    当然,民办学校在可见的将来依然领先公办学校,但差距将大幅缩小,结合民办学费普遍涨价的现状,以及要走地下渠道进民办的痛苦经历,民办的吸引力是否还有那么大,大家可以重新掂量。

    不时有人问我小升初怎么选,统一回答是:如果你对小升初的一切门路熟头熟路,钱多时间多关系硬,那么民办还是首选,否则,公办吧。

郑州优胜实验中学

    至于还在考虑学位房学区房的家长们,上海中考新政了解一下?

04 最后一部分是给公办平行班家长,以及尚在小学的家长的一些建议。

    如果孩子现在已经初中了,建议可以浓缩成九个字:高标准,严要求,见世界。一切皆因身处这样一个集体,太容易走偏,太容易满足,太难找到方向了。家长应该耳濡目染地告诉孩子,这个世界很大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。

    对于家有小学生的家长,则更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,而不是等到初中。

    首先是学习以外的:

    从小严格要求,尤其在生活习惯,行为习惯方面;

    从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,多沟通,了解孩子真实想法。

    把这两点放在第一,并且都以“从小”开头,原因很简单,我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很多问题只是积聚到某个时候爆发,并且一旦爆发就能短时间处理好,而初中叛逆期就是问题多发期。

    严格要求,或许可以表达成在很多问题上要让孩子明确知道底线。例如手机使用问题(非常重要),待人接物的态度问题,生活作息问题,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分配问题等等。

    另外,我看到的那些能和家长无话不谈的学生,出现问题的机会更小,而且出现问题后更容易发现问题,沟通并解决问题。

    学习方面,小学阶段可以不过分追求成绩,因为三科290和295的差别真的没有那么大,即便是280分,也不见得就落后很多,但最低标准是要确保绝大部分知识能够掌握。

    倘若有余力,确实应该是做适当的拓展,可以在语文阅读量,英语词汇量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三个方面下功夫。这些东西无法很快体现在成绩上,但一旦形成对同龄人的优势,未来一定会持续受益。

    我们看到的,能够对比的,是分数,是奖项,这也是任何一个阶段选拔人才的标准。但是,在中考之前,这些东西真的没有那么重要。

    更重要的是无法直接通过分数反映的各种能力,包括常识,逻辑思维,计算能力,抽象思维,想象力,记忆技巧,意志力,决心,情绪控制能力等等。

    不过确实,在现行评价体系下,要真正破除“唯分数论”,确实不易。

    但不易也总得做,这些一系列升学改革,不就是例证吗?


2021年强基、综评招生下周开启?考多少分才可以报,有哪些准备工作?
提醒所有从初中生,上高中越来越难了!

<最新文章> “郑”外各地的师生们,郑州优胜实验中学喊你返“郑”啦

<最新文章> 郑州优胜实验中学关于2021—2022学年上学期开学时间及相关事项公告

<最新文章> 凝心铸魂担使命 赓续接力谋发展:中共郑州优胜实验中学支部召开党员大会

<最新文章> 奋楫扬帆 决胜高考:郑州优胜实验中学复读部2023-2024学年百日冲刺誓师大会

<最新文章> 十年磨剑 百日策马闯雄关 ------郑州优胜实验中学举行2024高考百日誓师

学校首页    |     学校概况    |     校园新闻    |     招生信息    |     升学指导    |     优胜故事    |     视频专题    |     教师风采    |